最近頻繁出現"蔥",是因為去宜蘭旅行買回來的蔥還沒用完,要趕緊吃掉,不然會放壞掉,一半的麵糰特別用來做蔥燒口味的貝果。
第一次接觸貝果(Bagel)是麥當勞的早餐。我不知道麥當勞的貝果算不算好吃,但第一次的接觸就令我深深的愛上貝果的嚼勁和香氣。
搭配草莓果醬和奶油起司,能享用這樣的香甜早餐,實在讓愛吃甜食的我無可挑剔。
前一次動手做貝果已經是七年前的事。
那時我其實是要做黑糖饅頭的。老娘跟我說饅頭和貝果的麵糰差不多,就是作法不同,於是我立刻改做貝果。
後來我覺得貝果製作也不是那麼快速,要發麵、要川燙、要進烤箱,想到過程中要等就很懶惰,每次都打消做貝果的念頭,直接購買現成的。
這陣子吃太多蔥油餅,很想吃點無油的澱粉點心,直覺又想到了貝果,又很懶惰出門買現成的,於是硬著頭皮自己做。
大概是老天爺被我難得的勤勞感動,今天做貝果出乎意料的流暢啊,幾乎沒有花什麼時間等待麵糰就發好了,整個製作過程都很忙碌,沒有停下來過。
也可能是我手腳太慢,所以沒有多餘時間等待啦。
作法是綜合好多家的方式,相當有嚼勁,能充分咀嚼出麵粉香。
沒有放糖,所以成品的外觀偏白。喜歡深色和糖香味則可自行添加砂糖。
材料:
活性乾酵母粉 2茶匙
溫水 1/4杯
高筋麵粉 2杯 (約250g)
冷水 1/2杯
鹽 1/2茶匙
蛋液 少許、芝麻 少許
(蔥燒口味) 蔥 1支、鹽 1/2茶匙、胡椒粉 適量
作法:
1. 在大碗中倒入1/4杯溫水(約50度),加入乾酵母粉,拌勻。
2. 麵粉和鹽加入酵母粉水拌勻,再酌量分次加入冷水搓揉成麵糰。
3. 麵糰搓揉至光滑有彈性。表面蓋上保鮮膜或濕布,靜置約10~20分鐘,麵糰膨脹至兩倍大即可。
(依室內溫度調整靜置時間。)
4. 用力拍打麵糰,或將麵糰捏平,目的是將麵糰內的氣泡擠出。
5. 將麵糰分做兩份,一份做蔥燒口味。如只做單一口味則省略此步驟。
6. 蔥燒口味的部份,蔥洗淨切末,拌入鹽和胡椒粉,稍微擠掉多餘水分。再將已加入鹽、胡椒粉調味好的蔥花拌入麵糰即可。
7. 將麵糰分成適當大小,約可分成4塊。(原味和蔥燒口味各2塊)
8. 分好的麵糰揉成甜甜圈形狀,可先拉成長條再頭尾相接,也可直接在麵糰中心穿洞拉開,靜置約10分鐘。
9. 等待的同時用鍋子燒熱水,並且烤箱先預熱,溫度190度。
10. 鍋中燒好熱水,麵糰放入鍋中,以滾水燙2分鐘。
11. 燙好的麵糰待表面水份蒸發後,刷上適量的蛋汁,再加少許芝麻裝飾。放在已鋪烘培紙的烤盤上,送入烤箱,190度烘烤20分鐘即可。
note. 溫度和時間請依照個別烤箱做調整。烘烤的中途約5~10分鐘,在麵糰表面噴水,烤出的貝果表面更硬脆。
note.
外表顏色更金黃有兩個方式,在麵糰和燙麵糰的水中加入適量砂糖或糖漿,或者表面刷蛋黃液。
麵粉一杯120g,365大卡/100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