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貝果之後,已經好久沒有嚐試做麵包。<--- 雖然覺得貝果是用烤的饅頭。
做刈包開始,這陣子揉麵糰揉上癮了,幾乎天天都在揉麵糰。麵糰揉得越多,越發現揉麵糰也有很大的學問。材料比例、發酵方式、揉麵方式、環境溫度溼度…… 每一個小細節都會影響到成品。
之前都是照著食譜依樣畫葫蘆,沒有想過為什麼人家要這樣做,材料的比例為什麼要這樣放……
雖然第一次做的麵包外表很樸實,不太漂亮,不過潘朵拉從中學到了不少,所以一定要記錄起來~
潘朵拉參考了一些麵糰基本作法,就試著揉了一個麵糰來做試驗,以麵粉量為基準,酵母粉使用2%,砂糖8%,鹽2%,油10%,做出來的麵包外層酥脆,內層有嚼勁,是很紮實的麵包,適合牙口好、喜歡耐心咀嚼食物的朋友。<--- 潘朵拉的老娘就很喜歡,特別是酥脆的外皮。
如果再增加奶粉和奶油量增到20%,就很適合做牛角麵包。
這次的麵糰有使用老麵,在做堅果饅頭時留下的,放在冷凍庫保存,使用前放在冷藏或室溫下回溫即可,如果沒有也可以不使用。
同樣的這次的麵糰完成第一次發酵後,也留100g等下回做麵包再使用。
材料:
老麵 100g
中筋麵粉 300g
活性乾酵母粉 6g (2茶匙)
泡打粉 1茶匙
細砂糖 24g
鹽 1茶匙
牛奶 180g
奶油 30g
作法:
1. 將所有乾性材料拌勻,加上老麵,再分次加入牛奶,攪拌均勻,揉成不黏手的麵糰。
note. 天冷時可改用溫水或溫牛奶。
2. 加入已放軟的奶油,反覆搓揉成光滑不黏手,並且柔軟的麵糰。
3. 將麵糰甩打至能撐出薄膜,或者重複用拉長再折疊的方式讓麵糰產生筋度。
note. 潘朵拉沒辦法做到,所以用拉長再折疊的方法到麵糰有彈性。
4. 將麵糰整圓,蓋上保鮮膜或濕布,在室溫下發酵至2倍大。
note. 可放在微溫的電鍋或放置熱水的蒸籠、烤箱內幫助發酵。
5. 麵糰發酵至2倍大,用手指在麵糰中間壓洞,如果沒有回彈就是發酵完成。
6. 用手將麵糰空氣擠壓出來,等分成適當大小,滾圓,靜置鬆弛15~20分鐘。
7. 將鬆弛好的麵糰整型,桿平灑上綜合堅果仁或鋪上火腿片和起司粉,捲起。
note. 麵糰桿平的時候,如果麵糰回縮很明顯,就表示還沒鬆弛好,要再靜置。
8. 表面灑上高筋麵粉或玉米麵粉,可在麵包表面劃上幾刀,靜置30分鐘做最後發酵,待表面發酵至光滑平整。
9. 180度烤30分鐘,至麵包表面上色即可。
特別介紹~ 拉拉熊的好朋友小白熊
這是7-11 City Cafe近期的活動,潘朵拉哥哥的收集品之一,特地借給潘朵拉拍照的。
通常潘朵拉拍食物的照片除了鍋碗瓢盆之外,不會有其他非食物出現,這次 7-11的拉拉熊太可愛了,所以開先例一起合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