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去年底那批總在等待陽光的咖啡生豆嗎? 呵呵呵呵... 過了大半年總算媳婦熬成婆(?),烘焙成香噴噴的咖啡豆啦~ ^______^
去年底生豆曬乾後一直存放在保鮮桶裡,想說有機會要自己炒咖啡豆,結果一放就過了大半年。直到上個月老爹把一桶桶曬乾的生豆送去給有設備的朋友,請人家幫忙炒熟,咖啡豆這才從黃色小鴨蛻變成神秘黑天鵝。^^
2012.11.09 收成的新鮮咖啡:
新鮮咖啡是紅色飽滿橢圓形的果子,我們熟悉的咖啡豆則是裡面的種籽。
老潘家目前有三株咖啡樹,種在菜園邊,我們並不清楚是什麼品種。一株是老爹同事從園藝行買的,兩株是表弟從埔里帶來的。除了個頭有差別 (園藝行的較小),基本上看起來差不多。
2012.11.30 尚未曬乾的咖啡生豆:
首批咖啡豆收成後的天氣都不太好,濕濕冷冷的,始終沒有天然陽光的曝曬。
我看再等下去也不是辦法,所以用炒鍋的餘熱來將咖啡豆烘乾,乾燥的生豆可保存大約半年。 ( 365#030 )
2012.12.06 正在曬太陽的咖啡生豆:
只要一有好天氣,就把咖啡豆送到戶外曬太陽。
曬咖啡豆不太容易,需要連續幾天的曝曬,才能將豆子裡裡外外徹底的曬乾。
已曬乾的咖啡生豆:
咖啡生豆的處理方式:
將咖啡去除外皮和果肉,用清水將咖啡豆外層的黏膜洗去,然後在太陽下曬乾,裝進保鮮桶存放在陰涼處,保存半年後再炒熟。
ps. 應該有"發酵"的步驟,可是我們不懂怎麼做,請勿見笑。^^
2012年陸陸續續收成了幾批(少量)咖啡,曬乾的生豆大約有6公升。
(sorry啦… 沒秤重,所以用桶裝計量。)
昨晚老爹先帶一小包回來,還有兩桶(約4L)沒烘好。
嗯,咖啡豆的外觀粗曠樸實,充滿手工感。黑黑乾乾的,沒有抹油… XD
老爹的朋友是咖啡愛好者,並非專門的咖啡店家,所以能炒成這樣老潘覺得相當厲害了。
早上老潘試煮來喝,豆子很香,烘焙味重,感覺質量比較輕。同樣一勺的咖啡豆,與市售咖啡豆相比,磨出來的粉量較少。
雖然烘焙味較重,但口感卻很清爽,微苦、不酸,很順口。
和前年收成的味道差不多,大概是因為生豆處理的方式、烘焙的人、以及設備都相同吧。
老潘覺得自家種植的咖啡還不錯~
老話一句:
只要純粹,只要喝得順口,就是好咖啡,我是這麼認為的。^______^
老話第二句:
咖啡豆沒有販售,純粹是種開心的,沒有噴藥、數量不多、不一定會結果,也不一定會拿去烘焙。
老潘並不懂咖啡豆的處理方式,如果有喜愛親手烘豆的朋友路過看到這篇,還請多多指教。
今年的咖啡陸陸續續將開始收成,老潘希望能把咖啡豆處理得更好。^___^
溫故知新:
* 這篇文章來自於潘朵拉's Van Gogh (http://pandora2010.pixnet.net/blog)
可引用網址,但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內文和照片,禁止轉作任何形式之商業用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