烏雞肉骨茶

" 肉骨茶 " 是以肉和骨頭配合中藥材和香料所熬煮成的湯。營養好喝的肉骨茶,適合終年如夏的東南亞,當然也適合現在炎熱的天氣享用。

肉骨茶東南亞著名的小吃,美味、營養豐富,不但提供身體熱量,也能抗風濕。 加了烏骨雞一起熬煮,更加滋陰清熱、補肝益腎。

 

這是端午節時燉的烏雞肉骨茶湯,因為個人的情緒低落,耽誤了發文的時間,很抱歉呀。

在酷熱的端午節還能喝下,由此可見湯頭真的很爽口。

使用的肉骨茶湯料包,是老娘友人到新加坡出差帶回來的。沒有明顯的中藥味,煮出來湯頭清爽,味道濃郁,胡椒粉味較重,很鮮甜夠味。

烏雞肉骨茶

 

材料:

肉骨茶湯料 1包

烏骨雞 300g

排骨 300g

蒜頭 5、6瓣

乾香菇 6朵

清水 2公升

蔥段 適量

米酒 3大匙

蒜頭、香菇、肉骨茶香料

作法:

1. 乾香菇泡軟,蒜頭拍平,備用。

2. 排骨、烏骨雞洗淨後,以滾水燙過,去除血水。

3. 將蒜頭、香菇、排骨、烏骨雞,以及肉骨茶香料包放入悶燒鍋的內鍋中,加入可淹過材料的清水。

烏雞肉骨茶

4. 將內鍋以爐火加熱,水開後轉小火,持續加熱15~20分鐘。

5. 將內鍋移至悶燒鍋中,繼續悶燒3~4小時。

note. 也可以電鍋燉煮,或以小火燉煮1小時。

6. 食用前在將肉骨茶煮開,加入適量蔥段和米酒即可。

烏雞肉骨茶

 

~小知識~ 肉骨茶

( 資料來源: 維基百科 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82%89%E9%AA%A8%E8%8C%B6 )

烏雞肉骨茶

肉骨茶是一種流行於東南亞(馬來西亞與新加坡)一帶的小吃,而後也廣傳於中國、台灣、海外華人地區等地。

「肉骨」如其名,是以肉與骨配合中藥煲成的湯。而「茶」字則是源自創始人的名字「林文地」,因為賣肉骨湯而被顧客稱作「肉骨地」,福建話中的「地」與「茶」音近,故後來被稱為「肉骨茶」。小吃本身並不含茶葉

肉骨茶混合中藥、香料(包括八角茴香、桂香、丁香、大蒜)及肉排熬製多個小時的濃湯。

清末時期,那時的華人為了逃離國家的動蕩不安,紛紛遠涉重洋來到了南洋謀生計。那時的馬來亞為英國殖民地(當時馬來西亞還未獨立,稱為「馬來亞」),英國在馬來亞搜颳了許多的資源需要運送回英國,於是在巴生(離首都吉隆坡30公里的城市)建立了深水碼頭。不少華人由於知識水平不高,來到馬來亞也只能以勞動換取薪資。在巴生河谷採挖「錫米」的華人,為了維持長時間的體力消耗和適應熱帶地區的氣候,需要進補,但他們不捨得購買些昂貴的中藥食譜。於是便用豬骨和一些普遍常用的中藥,以及一些家傳的偏方一起熬成湯,這就是最早的肉骨茶。當時多來自福建泉州的中國人按照家鄉的習慣,把藥湯稱為「茶」。肉骨茶不但美味、營養豐富,還提供於所需的能量,並且能抗風濕,又能耐饑餓,一下在就在勞工間流傳起來。漸漸地,肉骨茶就成了新馬兩地人人喜愛的美食。

肉骨茶分為新加坡的海南派及馬來西亞的福建派,海南肉骨茶有較重的胡椒味,而福建肉骨茶有較重的藥材味。

 

~小知識~ 烏骨雞

( 資料來源: http://www.fooddb.com.hk/chi_fruit.php?id=34&type=2 )

烏雞肉骨茶

竹絲雞(Silky fowl),全身毛白色,因皮、肉、骨嘴均為黑色,故而得名烏骨雞,是中國著名的藥用珍禽之一。

竹絲雞性平、味甘; 具有滋陰清熱、補肝益腎、健脾止瀉、調經等作用。適宜作為煨湯、炖食之用。

一般人均可食用。 婦女,特別是產婦,體虛血虧、肝腎不足、脾胃不健的人宜食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肉骨茶 排骨 烏骨雞
    全站熱搜

    潘.朵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